電動機車就是以電力產生動力的機車。
傳統機車就是以汽油產生動力的機車。
2001年03月23日
電動機車種藉由隨車搭載的電池提供電力,以使控制器控制馬達轉動,復經傳動機構驅動行駛的交通工具。
簡單就物理性質來說,其和傳統燃油機車最主要的不同點就是動力系統。
燃油機車的動力系統是以汽油為主要能源(化學能),透過內燃機引擎及傳動系統達到推動車輛的目的(動能),電動機車則是以電力公司電能為主要為主要能源(電能),利用車上充電器將電能儲存在車上電瓶,然後透過控制系統轉動馬達及傳動系統,以達到推動車輛的目的(動能)。
City Bike電動機車
國內電動機車的研發歷史,最早是在位於觀音山五股工業區的康陽機車,在二十多年前即開始投入電動機車研發,而在民國82年在台灣開始上市推廣(名稱為"City Bike"電動機車)。
EC1電動機車 (第一代電動機車)
另外,經濟部能源委員會亦於民國八十年七月起委託工業技術研究院機械工業技術所與三陽、光陽、山葉、台鈴、展葉、永豐等六家機車業者及士林、台全等電機業者合作投入開發ZES 2000雛型電動機車,而於民國84年成功研發完成(後改稱為EC1),隨後並將技術轉移至由多家機車業者所組成的策盟公司(SAM)。
ZES 2000為Zero Emission Scooter之縮寫。
2000年則代表西元2000年為新環保世代的紀元。
而在2000年政府實施機車銷售量需有2%電動機車強制銷售配額的策略後,市面上陸續有上暐、景興發和光陽等廠商推出電動機車產品上市,使用的電池仍以鉛酸電池為主。
鉛酸電池的電壓在48V,初期電池大多由美國和日本引進,目前國內的電池廠如新神戶、統力和廣隆也陸續推出電池搭配在電動機車上使用,為了鼓勵高性能電池的開發及提高購買意願,隨著電池性能不同,環保署也提供不同的補助購買金額,目前使用在電動機車上的鉛酸電池,獲得的補助金額在8000元到16000元間。
EC2電動機車 (第二代電動機車)
EC3電動機車 (第三代電動機車)
由於鉛酸電池本身性能限制,使的現有電動機車上在續航力、加速性和車重上離傳統50㏄燃油機車的表現仍有一段相當大的差距,為了發展出在性能上具有與傳統機車相競爭的電動機車,工研院自1999年間開始接受能源委會委託進行第三代電動機車開發,主要開發的重點在於高性能電池組與整車開發,其電池目標如下:
1.比能量>90Wh/kg
2.比功率>200W/kg
3.循環壽命>600次
4.成本
綜觀目前發展中的電池,除成本的目標需配合產量的考量外,以鋰離子電池最有可能達到上述目標,也因此在第三代電動機車的開發計劃中,選定以鋰離子電池做為儲能系統,預期電動機車的重量將低於90公斤以下,車速可達到55km/h,定速30km/h下續航力可達到80km,希望藉由此計劃的執行,能開發出具有競爭力的高性能電動機車,大幅提升電動機車的實用化。
2001/03/23